这个周末从北京吹过来的九到十三级大风,千里奔袭到了江浙沪
顶着大风(没到9级),2小时拿下了栖霞山
栖霞山在南京东边,栖霞区,还在仙林大学城的东北。
上次爬栖霞山,还是19年的冬天,那会枫叶正红,爬山看枫叶的人把山上山下围了个水泄不通
这会爬栖霞山,大部分都是到处旅游的老年旅游团了,年轻人寥寥无几
景区大门口,一些小摊子,还没开门迎客
这个宏伟的门楼之后就是栖霞山的景区入口了
最入口就是栖霞禅寺的门牌,这个繁体字,乍看还认不出来
进入景区大门之后,兑了门票之后,进入栖霞山景区,入口处是成片的风铃,今天的风大,声音分外的好听,清脆悦耳
虽然栖霞山不高,而且现在也不是赏枫季,但是目前景色还蛮好,绿意满满,适合洗眼睛
沿着上山路线走,第一个景点是栖霞古寺,寺整体不大,穿过寺庙,来到后山这里,依墙体建了很多佛像,不过很多佛像的佛头都没了,可能是被偷盗了,只有佛身,不见佛头。
栖霞古寺的佛像数量整体不多,规模和数量上比不过龙门石窟的佛像,龙门石窟的佛头也有好些被偷了。
沿着台阶往上走,开始正式上山,我感觉我们这几次爬山的路都跑的有点偏,走着走着就走到野路上了,这次我们沿着登山步道,走着走着,开始手脚并用,攀登山路。
走坦途正常上山,和走野路上山,真的很难说哪个更好,野路确实不多见,栖霞山的登山步道修的还蛮好,这次2种路一起体验了
我在后面,拍下了凡总手脚并用征服栖霞山野山路的珍贵资料,下次试试和凡总挑战更奇葩的野路
再往后上山路就是栈道和柏油路了,山上最高点就是一座平平无奇的信号塔,在顶上可以看到长江,不过视线不是很好
上山总计花了一个多小时,下山沿着大路走,也没什么波澜。
回到入口处,拍下了当前栖霞山的春色,整个山体绿意盎然,枫叶在春天大部分都是青绿色,冬天枫叶全部红了之后,应该会更加的好看吧。
爬栖霞山大概耗时2小时,步数接近1万8。
下山,去文苑路。
下山之后,和凡总以大成作为启动,沿着仙林金鹰,走到了南邮。
这个校门口的鼎还是没有什么变化
教学楼对面的长廊开始展现春色
自从疫情之后,大学都成封闭场所了,好歹我俩还能申请个校友卡,靠着校友通道进入学校内部。
我感觉我俩混入大学校园,感觉和这群子年轻大学生也没啥两样,强行装一波嫩
从南门沿着教1,2,3,4,5走到图书馆,大学时我很少进的图书馆,现在也没权限进去了doge
再走到南二食堂,穿过南二南三之间的体育场,来到了南三食堂。
当时我住南三,南三到教学楼,怎么着也得20分钟起步,年轻的时候走一走也无所谓,现在刚爬完山,再学校里再压那么多马路,简直要老命
我俩在南三食堂暂歇了,食堂现在改的非常的花里胡哨,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,食堂非常的俭朴,现在的食堂,非常的网红风,丧失初心,还我原来的食堂
最后我俩决定在南三食堂吃完晚饭再走算了,吃了香锅,共计36,说便宜吧也不便宜,一般一般
吃完饭又恢复了一点力气,继续压马路,从南三再花个半小时,走到校门口,再路过南财,南师大,抵达学则路。
感觉学则路人是最多的,比大成和金鹰多,不知道是不是周末,都去新街口去了
再文苑路这几个学校间穿梭,再走1万2000步,真的,运动量太过超标了。
周日去赶另一个场子,托乐嘉在人气这块,确实能打,来来往往的,都是隔壁南航的大学生们,多到大学生中间站一站,会更加的年轻
见到了同学之后,带我去了谷里,那个地方比较偏,但是环境蛮好的,摩友餐吧,提供咖啡,简餐等,那个地方确实适合骑车,人烟稀少,马路宽敞
开店虽然累一点,但是比打工有积累,来来往往的摩友,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复购人群
往广大的乡下一藏,开个自己的小店,住在村里的民宅里,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吧